top of page

癌症:這麼遠、那麼近

香港人口老化,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。 「保健」成了一個大話題,朋友間喜歡說養生之道,但一談論到生老病死,總是有所忌諱,欲言又止,很多人更談「癌」色變,於是癌症有許多坊間化名,例如「生嘢」、「中咗招」、「CA」、「有”樓”人士」等應運而生。

由於工作關係,疾病與死亡往往就在我的附近,時常擦身而過。在生命中診斷過無數的各種癌症,林林總總,千變萬化。但眼見同輩或同袍患上癌病,卻是另一回事。近日獲悉一名為人父母的摯友因患癌突然辭世,留下長期病患的配偶及三名就學子女,心情往下一沉,百感交集,倍感悲痛,會問上蒼為何如此薄待眾生。

話雖如此,原來癌症離我們並非這麼遠。翻查資料,香港每年有超過三萬新增癌症,以男仕輕微居多,並有上升趨勢,最普遍的是大腸癌、肺癌及女仕的乳癌或男仕的前列腺癌,但肝癌仍然是重要殺手。大半癌症在65歲後發現。有趣的是,全港及世界各地大城巿整體癌病死亡率有下降的趨勢。

到底原因何在?偶然看到最新醫學消息,發覺與我早年在歐美學習的經驗相當吻合。我們生物及醫學界對癌症的成因及病理有嶄新的認識,偵察檢查癌症及醫療技術有劃時代的突破。新名詞新事物如基因測序、分子指紋、標靶治療、免疫治療、CAR-T⋯⋯ 等等已令人眼前一亮。病人的治療方案可以更多類型、更有針對性、更個人化及更有效,難怪許多案例由不治之症變成「長期治療」,甚至乎「康復」。

走回工作間,看見面前作PET檢驗的肺癌病人因用EGFR-TK 抑製劑藥物,病情大有改善,心情也輕鬆得多了。上天給我們生命總有其美意,面對種種磨練,生老病死,癌症可能是敵人或是朋友。能看透世事,尋回人生至寶,珍​​惜眼前,能活著,倒有意義。

bottom of page